尊龙·凯时「Z6」官方网站-人生就是搏!

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致力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致力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致力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王雅清:一书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读《茶 一片树叶的传说和历史》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作者为九江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客座研究员。再次感谢作者的大力支持!


王雅清


这些年,读书少了,原因在于人渐入中老年,无论是对历史还是未知世界的的好奇没法像年轻时一样充满热情和探索精神,虽然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然而阳光下并没有太多的新鲜事,就如我身边的这座城市,市中心有两个湖,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瑜点将台就在这里,城市建设把湖做文章,先填了一条从鄱阳湖直通的龙开河,做了一条商业街,挖断了湖和长江的水,然后成功的把江湖相连或许烟波浩渺的湖变成了一个臭水塘。外地人怎么都想不通,臭水塘边的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怎么有可能是东吴水师的点将台?然后水就臭了,地方政府坐不住了,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两湖治理,据说耗资两个亿,挖了一条地下暗河连通赛城湖,把他们辛辛苦苦变成死水的湖变成活水。这一围就是两年,开挖地下河,除了两三年没法正常上下班,河一开挖,当年那个填河的某领导得病走了,坊间传,某人是某精转世,这条河不填他活不了,一开挖大病复发也就走了。河修好了,据说两头翘,需要用水泵抽水,电费负担不起,又停了,那个河又变成了臭水沟,湖还是臭水塘。站在月球看地球的某书记先是高升后来被一撸到底,退休几年后严重违纪被抓了。湖里搞了一个灯光瀑布,又是好长时间,唱了几次“今天是个好日子”,很快无声无息,那些个喷泉拆了,后来水脏了,天热的时候臭不可闻。又围起来,据说耗资14个亿,昨天晚上,夜走一圈,走在雨后积水的塑胶跑道上,一路上都有人在骂。14个亿,就给湖边搭建了一圈步道,拐弯处水还是臭,湖越来越小,名副其实的两个水塘。想想这些年,领导喜欢荷花,到处搞笨头笨脑的荷花图腾,新来的把荷花雕塑拆了,把转盘改成红绿灯,市民调侃“大饼改二条”。再后来又有领导喜欢种树,路边的行道树种的密密麻麻,把前书记修得像欧洲草坪一样的公园挖掉,种上了树,长几年,树长大了像森林看不清楚路,又去拔,这些领导现在都殊途同归成为了狱友,五任领导,一个城市的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空留一片寂寞在人间。

所谓爱情败给了婚姻,理想败给了现实,现实就是这样一种,国家的事跟我们无关,身边事也跟我们无关。这个世界确实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比如要建设最美长江岸线,又是大兴土木,一模一样的堤坝,灯光,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荻花没有了,芦苇不见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没有了,柳树不见了,种上了樱花桃花还没长大又换了树种了。长江文化公园,在没有文化之前,芳草凄凄,偶尔还有“月照花林皆似霰”,身边平静的江水滚滚东流,在横断山区长大的我,是从唐诗里读到“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如今月暗淡江无色,敌不过人间烟火的喧嚣。经常希望回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远古,感受唐诗里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幽思,建设好了以后却只见灯火辉煌,新修的老房子里,几个打扮得不男不女的汉服白居易们在那里演浔阳江头的故事,无力吐槽只能远离。哪有新鲜事?这就是现实一种和一种现实。疫情几年,行色匆匆,父亲走了,母亲傻了,我也老了,眼前写到这里忍不住悲从心来。 心境一片悲凉,在这种悲凉的心境下读到这部书《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恰如一个乌托邦,让你的心回到了茶的世界里,有茶真好。我没有想到我能够在这样一部厚厚的书里头读到了那么多东西,关于历史,关于文明的思考,关于思维方式的启示,关于语言的变迁。关于民族(无论大小)的关怀与正视,而这一切,都是在茶这片树叶的故事里给我们展开的。

这是一本关于茶的书。这是一部由一群哲学家翻译茶的巨作,有一种哲学的高度,在选题上是很有哲学性的,这部茶的书确实让我们获得了一种哲学性的视角,这是这个书给我们的一个极大的启示,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因为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棵茶树,一片茶叶,它成了我们撬动这个世界认知的一个支点。用茶这样一个文明符号,作者抓住了茶的符号性展开历史性的探索。这部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的另外一种可能。是基于一片茶叶的历史而开始的一种深化和提升,我们可以经常从一些片段、枝叶。去探讨茶的哲学的可能,这事实上是一种方法论。                                                                                                                   

这部书给我提供了许多的哲思灼见,也最大限度的更新了我们对茶这个特殊的商品在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贡献。这种方法论的实质就是告诉我们,万事皆可从外在表象的浅层上升到内在哲里的认知,也就是从表象到世界观、方法论认知。从而回到哲学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道路上。而通过茶与文明的纠缠,这部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与文明的方式。

首先从茶的角度展开的对历史的解读,是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视角。

对于历史,我们当代中国的这一代人,譬如我自己,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拨开迷雾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畴之内,我们常常被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范式所禁锢。这里面有很多因素,譬如自我欺骗,譬如被欺骗。我曾经问过我妈,亩产10万斤你做过两年农民你咋会相信呢?我现在还记得她不敢置信的表情,不敢想。后来看资料,连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也力图用自己的知识为大跃进的故事寻找理论依据,遑论我妈这样一个没有读过什么哲学书的人,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认知来理解我们不能理解的世界,有的时候往往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比如当年,我是一直深信不疑伟大的领袖万寿无疆的,普通人会生老病死,伟大领袖怎么会呢?我一直觉得他可以,就如那一轮红彤彤的红太阳,永远照耀着我们。我永远记得那个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放学了在山坡上打牌,广播喇叭上响起的哀乐“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达我的震惊,离开我们,死了,怎么会?身体健康神采奕奕的他,不是万寿无疆的吗?怎么会啊?怀疑是阶级敌人搞破坏,而那个大喇叭却一边又一遍的在奏响哀乐,我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那个莫名其妙的成为四人帮分子的老师,书呆子的他,还才从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的震惊中醒不过来,突然听到广播喇叭里传来的喜乐声音“大快人心事,揪出王张江姚四人帮”,他立马认为,伟大领袖毛主席尸骨未寒,就有人抓他的妻子,这就是阶级斗争,于是一顶四人帮分子的帽子妥妥戴在他的脑袋上,成为我们县的四人帮分子,在接踵而来的“揭批查”中做了很多检讨而声名远播,直到80年我读高中他成为我的班主任,我还知道他就是那个四人帮分子。

能质疑会思考,拥有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和治学精神,这部书里,或许作者以其外国人的视角,跳出了中国学者的狭隘地域观。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对茶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而且这种思考是建立在严格的史料考证的基础上的,具有某些颠覆性。我们有着非常脆弱的民族自尊心,特别在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的研究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在别的国家的茶道文化上去发现中国文化的烙印,而有选择地忽视别国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的特殊性,在当下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的构建上,尽管我们很喜欢这样的表述,茶是中国的国饮,只有茶深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我们因此而自豪,但因此而否定茶的全人类文化属性,这不是一种文化自信,相反是一种文化上的故步自封。这部书面对南亚东南亚茶的起源和文化属性上乃至传播以及欧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发展的一些观点上并没有只强调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点给我们一种很好的启示。面对茶这样一种流布全球的既有产品属性又据文化属性的文明符号,我们显然应该具有一种全球文化观的高度去研究和表述它,从而发现它的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们经常因为我们的感情,我们的热爱,我们的赤诚,乃至我们的狭隘让我们落入一个狭隘的囚笼而不自知。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比如近现代的西班牙崛起和扩张、英国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更不用说,即便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也都曾有过长达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还有亚洲四小龙等等,但是,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这不仅仅是一种轮回,从深层因素来说,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溺水者试图游向这个孤岛,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或者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百年古老中国的励精图治,都是为了实现现代化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当下,我们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机会。而这部书,显然就在现代性的角度让我们认识了之于中国的茶是如何在航海大发现中,在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走出古老的闭锁的中国,融入了世界文明的洪流。一个古老的中国被撬开了一个缝,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我们一步步地向现代化迈进,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虽然经历了战争动乱,一个古老的中国正在艰难地向着国际化现代化迈进。茶在其中居功至伟,这部书恰好在这个点上引导我们窥见了这个文明时代的面貌,让我们从沾沾自喜或妄自菲薄的泥潭中梦醒。这也是这部书给我们最大的力量。

当下的中国的都在大谈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这样一种官方的尝试,强大的中国需要得到世界的承认,我们不仅要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这走出去就是要得到世界的认可,扩大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那就需要我们有更宽阔的视野,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这个世界能不能接受我们的话语,我们要能有水平地讨论别人的问题,那也就意味着我们首先就必须先去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药方,从而能够对他人的福利有所促进,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而这种诊断和药方显然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而要建立在对世界的扎实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今后的中国需要更多的能够关心世界的问题、提供普适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那得在伦理上价值观上与世界同步,不然就不大可能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有太多的贡献。现代文明讲求低暴力,重开放、高协作,需要尊重个人财产和权利,也要求人人能遵守契约,对世界有更普遍的同情心对他者文化有更大的尊重和包容,我们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研究也要有这样的基点。而这部书恰好在这一点上给我们以如此的启示。

这部书的这种大历史观,基于作者深厚的语言学基础之上严谨的学术考证,甚至是超然于情感之上的治学态度,对茶的历史做出了严谨的解读,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在许多方面,给我以深刻的启迪,比如作者对茶的源生地的茶俗语言解读,涵盖了茶的产生和流布的种种可能,给我们呈现了较为真实可信的关于茶与文明交织的历史的解读的视角,对我而言,某些方面甚至有颠覆性的效果。比如我们一直认为茶是我们的国饮,非中国人莫属,这里有我们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情感,但是,从这个自信出发的自豪感,会不会遮蔽了真实的历史而把我们带进了狭隘的泥潭?我觉得有这个可能,比如我们认为栽培茶的始祖就是中国人,甚至一颗茶种子化石而得出贵州有四五千年茶叶种植历史,还有云南那棵岁数越来越大的老茶树,还有重庆南川那棵被当地政府命名为茶始祖的老茶树,都是基于赤诚的感情出发而得出的结论,细思有点文化自大,在茶的研究上,在茶与文明起源的研究上,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很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我们在书中,深刻感受到茶与文明密不可分的关系。茶这片树叶,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和历史的格局。航海大发现,让东方的这片树叶彻底走向西方,近而影响和重构了当代历史格局,这部著作显然站在这样一个高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茶,这也为我们获得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在开放包容的历史格局中,茶这片小小的树叶作为一个纽带,把一个古老封闭的帝国与世界连接起来,进而参与到这个多彩多姿格局之中。

本书基于各类语系的茶的溯源,是这部书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国际化的学术视野,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认知。因为我们自身的经验和教育所禁锢,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文明的奴隶,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见识的高度,甚至会把这种禁锢当成了真理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真理,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学习和进步,比如我们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伽利略以前,说地球是圆的甚至会被烧死在广场上,现在已经成为了常识。在我们对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认知中,很容易被狭隘的地域观以及单一思维所遮蔽,不具备开放多元的哲学视野,这似乎取决与我们对文明的开放和宽容的思维方式,古人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说明了借鉴以及开放多元的视野。对茶也是如此,比如在贵州,因为发现了一颗茶化石,在当地的博物馆里就变成了贵州是茶的原产地,我对此是有看法的,首先野生茶和栽培茶中间是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空白去填补,从一个茶籽化石就下这个结论有点仓促,需要慎重对待。茶界颇有争议的普洱茶和黑茶的先后问题,是云南的普洱学习了安化的黑茶工艺还是安化黑茶起源于普洱,这部书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是有一个相当明晰的结论的。

结合我们的各地茶俗调查,可以佐证当下茶俗中文明的印迹与茶的源流关系。地大物博多民族聚居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茶俗,泡的煮的,我们如果去溯源,在《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里都可以找到,这是读这部书的一个收获。我们这几年去考察,亲身体验了各地的茶食俗,在务川的擂茶宴,在重庆的茶汤,滇西的罐罐茶,永胜的油茶汤,修水的擂茶,常德的擂茶,都是古老的茶食俗的当代遗存,我们可以从中去感受茶从食物到药物到饮料的变迁。我曾经以修水的茶俗去思考过“荼到茶”的民俗学可能,而作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功底给我以启迪,他引入了日本这个参照系,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之下,看到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在茶的文化传播上的重要地位。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经常纠缠在一起,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伤害,我们叫他们倭寇小日本,他们自称大和民族,叫我们支那,甲午战争以后我们饱受歧视和打击,但日本又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桥梁,就茶而言,唐代中国文化对他们影响很大,茶道在日本的兴盛和发达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但作者也观照到了日本茶道的自我发展路径。日本甚至在很早的时候就开辟了茶园,发展了在中国几近灭绝的煎茶道,具体到茶上,中日两国都应该以一种更为理性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两者之间相互纠缠的历史,本书也确实构建了这样一种以全世界为视野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史。

在一些困扰茶界人士的问题上,作者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比如说到明代中国茶叶贸易问题上,还是有一些不明了的问题,西方人喝的是红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他们的这种口味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因为当代中国人习惯喝炒青烘青绿茶或者半发酵茶,欧洲人喝红茶,尤其以小种茶为主,这引出了谁是小种红茶的发明者的疑问。江西的河口有著名的河红,前身应该是“江西乌”是明代茶叶贸易的开始,现在的江西和福建还在为这个先后明枪暗箭,如果都能跳出现代的地域藩篱去思考,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值得去争议的问题。通过阅读这部书,我觉得红茶这种加工方式,是有着比较古老的茶叶原产地“腌茶”的影子,包括黑茶,包括各地的很多茶食俗,南川的油茶,务川的擂茶,都是茶作为食物的遗存,在后来历史发展中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发酵工艺在茶叶加工方式的运用,是不是产生红茶的一个基础?显然不是不存这种可能。比如现在依然流行于德昂族的酸茶,也是充分发酵的。酸茶是德昂族以传统手艺制作的一种特殊发酵茶,德昂族神话以茶为祖,认为他们是茶变的,德昂族有很长的种茶、制茶、饮茶、用茶历史,也是茶的原产地之一,酸茶属于无氧重发酵茶,工艺特殊,需要埋在土里或者竹筒里放地下发酵,发酵时间数月,通常选择纯高山乔木古树大叶种作原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采摘、清洗、蒸茶、发酵、春制、晾晒等加工工序。据说闻着酸喝着不酸,茶汤色金黄透亮,既有独特的酸奶酪的香气,又带酸梅酸香,回味甘甜,生津持久,口感清爽,越喝越甘甜,酸茶既有熟茶的柔和,又有生茶的甘甜,最为明显的功效是清咽利喉,消食,促进肠胃蠕动。本书作者仔细梳理了流行于缅甸云南和暹粒等地的腌茶工艺,考证了茶从药物到食物再到饮品的路径,也为我们在各地考察到的茶食俗找到了历史依据。

从汉语语系来说,汉语属跨喜马拉雅语系,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去溯源,也为我们研究中国茶的历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比如作者考证的景颇人的茶俗与文化就比较有意思。以流行于澳亚语系,跨喜马拉雅语,苗瑶语和壮侗语,其中与缅甸语相关的跨喜马拉雅语的语言共同体,且世居茶核心地带的族群”景颇人”,还有定居在印度阿萨姆邦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景颇人,仅仅在1843年被英国人征服过,他们有将新收获的茶叶用手揉捻过放在竹筒里密封烟熏的加工工艺,时至今日,这种加工方式依然在这一地区流行,还有上文所说的中国的这一地区,依然有德昂酸茶这种古老的茶叶加工方式产品存在。这让我感受到本书作者在这些问题上一直以非常严肃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的,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作为腌渍茶食用,这种茶俗广泛存在于景颇,基诺拉祜和彝族(包括云南楚雄武定,大理巍山)中,甚至在摩梭人(丽江)傈僳族(怒江,维西)、以及同样作为跨喜马拉雅语系的土家人(湖北湖南重庆的巴人后羿)中,作者的这个结论是比较可信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说,这部书考证了滇缅一带的怒人,怒族人有一个词la"tca”,阿侬人(怒人和阿人都生活在云南西北部,靠近缅甸边境的怒江。阿侬人为自称,属于怒族一支。-译者注)有一个词la" tsa”,缅甸北部的克伦人(Karen)的语言中有一个词la"pha"。土家族讲的也是跨喜马拉雅语言,他们是湖南、湖北和重庆地区的世居民族。土家语在表示“茶树叶”的单词ragu’和表示“茶”的单词ra’ce’的第一个音节中也保留了同样的词根。”跨喜马拉雅语系壮侗语族中的泰泐语(Tai Lue)也借用了同样的词根,他们用1nǎo[tai lu:] 来表示“茶”®lgg”。泰泐人定居在泰国北部、缅甸掸邦和中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这些原始茶的核心地区之中。在澜沧江中游灌溉农业区域定居的傣族将喝的茶称作ná:mla:mǎ,该词的意思是“茶水”,该词包括了壮语“水”的单词,也反映了跟跨喜马拉雅语言“茶”有关的词源。这似乎可以为我们考证汉语典籍中的“荼”“茶”之变提供一个语言学的佐证。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它告诉我们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朵花的独特世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花、其他生命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而此刻,我想用“一书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来表达我在阅读这部作品的喜悦,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邂逅了茶,在对茶的发现中,引发了我对于生命,世界的思考,我一直认为哲学是一个非常神秘高深的词,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更是玄而又玄,我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不断地接近生命的本质,不断地超越世俗的表象,达到对生命本相的认识。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愉悦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借助茶这个媒介实现的。喝酒越喝越迷乱,喝茶越喝越通透,人生一世即是修行,感悟生命的美好,感恩茶缘,借助这一片叶子。去探寻宇宙的奥秘,穷尽生命的本相,有许多的道路可走,凭借这一片寻常的树叶,也能到达彼岸。


  
上一篇: 张龙祥:茶之道与人之在——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的实践之维
下一篇: 林航:历史的交集:约翰·洛克与茶——17世纪晚期从荷兰到英国茶叶形象掠影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