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Z6」官方网站-人生就是搏!

    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致力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致力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致力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林美茂、赵子涵: 从“茗饮”到“品茗”——中国古代关乎“茶”之饮用诸概念演变史考略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二、 “啜茶”与“茗饮”

     

    当我们对于“茶”与“茗”,有了上述基本认识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探讨,古代对于饮茶或喝茶,都采用哪些语言来表现?从结论来说,从唐至明,相关的茶文献中,关于喝茶所使用的单词,主要是“茗饮”、“啜茶”与“品茶”。甚至到清代,仍然可以看到相关文献中同样延续了这些表现,特别是“茗饮”与“品茶”使用最多,但“啜茶”表现在清代则几乎不见了,却多了一个新的表现用语:品茗。[⑱]

    根据《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所收集整理的文献[⑲],唐-五代关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的文献主要有《茶经》、《顾渚山记》、《水品》(陆羽)、《煎茶水记》(张又新)、《十六汤品》(苏廙)、《茶酒论》(王敷)、《茶述》(裴汶)、《采茶录》(温庭筠)、《茶谱》(毛文锡)等。在这些文献中,首先是陆羽的《茶经》、《顾渚山记》、《水品》里表现与饮茶有关的有六个动词:“饮”、“啜”、“食”、“服”,爵、味,而其倾向则是以动词“饮”来表现喝茶的占绝大多数,就其专设一项“六之饮”即可见一斑。仅《茶经》中“饮”字出现32次,有27次与茶有关。仅次于“饮”字的是“啜”,但出现“啜”字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动词单独出现一个“啜”字,如“啜半而味寡”、“啜苦咽甘,茶也。”[⑳]还有一种是与“饮”字并用,即以“饮啜”形式出现,如“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21]等。纵览其他人的文献,喝茶所使用的动词,主要的也都只有:“饮”、“吃”、“服”、“啜”等,而用一个单词表现喝茶的主要采用“茶饮”和“茗饮”,但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饮”的表现逐渐消失,特别是到了明代,偶尔出现“饮茶”,却基本不再使用“茶饮”表现了,而“茗饮”的用例到了清代,仍然可见在茶文献中一直被延续着。

    饮茶之“饮”以“啜”字表现,初见陆羽《茶经》,即上述的“啜苦咽甘,茶也。”之说。五代蜀人毛文锡的《茶谱》沿用了这种表现:“湘人以四月摘杨桐草,掏其汁拌米而蒸,犹蒸靡之类,必啜此茶,乃其风也。尤宜暑月饮之”[22]。使用动词“啜”字来表现“喝茶”之“喝”,或“饮茶”之“饮”似乎是古代比较普遍的现象。除了唐、五代如此,宋代以后,虽然“饮”字偶尔出现,而“啜”字的表现更为常见。如陶殻在《茗荈录·水豹囊》中说:“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23],又如赵佶《大观茶论》可见“啜英咀华,较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24],而谢宗《论茶》也有所谓的“昏俗尘劳,一啜而散”[25]等。在这里有一种现象需要注意,那就是用“啜”表现饮茶之“饮”往往是在文学意味强,更具审美性的文字表现时出现的。在宋代文学作品中,尤为著名的有王安石《寄茶与平甫》一诗:“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26]。还有收入在朱熹《晦庵集》中的吟茶诗《茶坂》(或曰“云谷茶坂”,为云谷二十六咏之一):“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27]。而朱熹的“一啜”这种表现与上述谢宗同样,这种表现直接影响到明代诗人。到了明代,许多文献都使用“啜”字来表现茶事之“饮”或“喝”的意义。此时除了“茗饮”的传统表现之外,“茶饮”两个字单词几乎不再出现,虽然偶尔出现“饮茶”但亦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频繁出现“啜茶”、“品茶”的表现形式。此外,“品水”、“品泉”等表现也开始大量出现。这些现象,可能与明代追求茶之“品真”的风尚有关。如陆树生《茶寮记》曰:“茶入口,先灌漱,须徐啜。俟甘津潮舌,则得真味,杂他果,则香味俱夺。”[28]而在文学作品中,以“啜”字表现饮茶的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杨万里《谢木舍人韫之送讲筵茶》:“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29],梅尧臣《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30]等。

    以上是以单字“啜”的动词来表现喝茶或饮茶的现象,而以“啜茶”二字作为一个单词的出现,从唐代开始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比较普遍。如唐代释皎然、颜真卿等《月夜啜茶联句》诗[31],以及释灵澈《唐四僧詩》中辑引的常達詩句“啜茶思好水,对月数诸峰”[32]等,都可见“啜茶”的文学表现。在宋代,虽然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有关的文献中还没有找到“啜茶”一词,但在一些文人、雅士的文献中,如二程、陆游、苏东坡、司马光、朱熹等人的诗文中却皆可见到“啜茶”一词的用例[33]。而到了明代,在茶文献中则多见“啜茶”一词。如朱权《茶谱》曰:“然而啜茶,大忌白丁,故山谷曰:‘著茶须是吃茶人。’”[34]另外在赵观为田艺蘅《煮泉小品》的“叙”中亦可见“固尝饮泉觉爽,啜茶忘喧,谓非膏粱纨绮可语”[35]等内容,在该文献的本文中,也出现了“啜茶”的用例。

    从上述这些用语现象看,在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或后世所谓的“喝茶”所采用的动词,似乎人们习惯于、或者独钟于以“啜”字来表现,究其原因,可能与人们喝茶的目的有关。茶作为饮料,如果仅用来解渴,当然大口“饮”或“喝”是常态。然而,喝茶属于一种追求高雅的饮食文化营为,除了其物质性的意义之外,更是一种超越物质意义的精神性追求。正如田艺蘅《煮泉小品》所言:“饮之者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36]那么,如果是为了不俗,更为了品尝茶的真味,鉴别茶汤的优劣,显然不能大口牛饮,需要慢慢品味,小口细啜才行。“啜”为小口微吸的动作,与大口之“饮”或“喝”相对,属于一种“品”茶范畴,即古来所谓的“大口为饮,小口为品”的说法。“啜茶”的喝法,显然不是为了解渴的需要,而是追求茶之真味的品鉴。正因此,中国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才逐渐发展成以“品茶”来表现喝茶。那么,如果“啜饮”情况是这样的话,“茗饮”又是如何呢?

    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而言,“茗饮”一词,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志怪小说《异苑》卷七中的内容应该属于比较早的文献(此前是否还有不甚明确):“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宅中先有古塚,每日作茗饮,先輙祀之。”[37]此处内容,后人的茶文献中多有辑引。除此之外,还有北魏杨衒之所著《洛阳珈蓝记》中记载:“刘缟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38]到了唐代,陆羽《茶经》亦有此概念,即“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茶经·七之事》),“闻子善茗饮,常思惠”(《顾渚山记》)[39]。这里所谓的“茗饮”似乎都仅可作为“茶”之义来解,但从文脉上理解,仍然具备饮茶之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关乎以“茗饮”来表现喝茶时,茶作为物质性的存在意味浓厚,精神性的追求并不明显。这就与上述的“啜茶”之品鉴性追求的意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在宋代,除了如前述朱熹的茶诗之外,还有叶清臣《述煮茶泉品》曰:“昔郦元善于《水经》,而未尝知茶;王肃癖于茗饮,而言不及水表,是二美吾无愧焉。”[40],赵佶《大观茶论》:“荐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41],魏了翁《邛州先茶记》中记载了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句:“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42]明代依然如此,真清《水辨》的“附录”之鲁彭《刻茶经叙》评价陆羽的意义与贡献时说:“厥后茗饮之风行于中外,而回纥亦以马易茶,由宋迄今,大为边助,则羽之功,固在万世,仕不仕,奚足论也!”[43],程百二编撰的《品茶要录补》中更是把“茗饮”列为专节介绍。如“茗饮酪奴”一节介绍王肃之“好茗饮莼羹”,而在“茗饮”一节中则介绍《谢幼槃》诗句曰:“高情属吾党,茗饮安可忘”[44]。这种现象从清人增补修订出版的明人黄履道《茶苑》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此文献的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九等,则出现了“茗饮”、“茗饮谭经史”、“茗饮愈脑疾”等节项名称,其中在卷一中还辑录了《广州志》和《酉平县志》中出现的“南人以为茗饮”、“采叶可为茗饮”等记载。由此可见,到了明代,“茗饮”作为饮茶的通俗概念被广泛使用。到了清代刘源长辑《茶史》时,序言的开句就谈到“茗饮”。[45]而在陆廷灿辑《续茶经》中也多处使用这个概念。特别是冒囊辑编的《岕茶汇钞》一书中,也与前述程百二一样,把“茗饮”作为章节名称予以阐述。不过,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清初,并且除了茶文献之外,在一般的文献、特别是文学性较强的文献中,“茗饮”的使用情况已经明显很少,逐渐被“品茗”的表现所替代。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饮茶的用语,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茗饮”是一个人们常用的名词性概念,与“啜茶”、“品茶”的概念同时被使用。不过,“啜茶”用法并不普遍,特别是在“品茶”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两个字单词的“啜茶”,除了一些诗文之外,在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有关的文献中,逐渐被“品茶”所取代。而“茗饮”却不同,一直与“品茶”并存着。从其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而言,“茗饮”的存在显然早于其后“啜茶”、“品茶”两个概念。然而,也许是“茗饮”这个概念的使用语境、范围似乎比“品茶”来得小,它只是局限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中的名词性概念存在于阐述之中,虽然也曾一度出现作为文献小节标题被使用,但终究仍然无法像“品茶”那样,上升到一种作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的范畴性概念而得以确立。而当中国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有了自觉的“品茶”追求,茶之饮用,基本上就从原来的物质性层面,上升到具备精神性意义的存在,进入到其存在的生命审美的追求。也就是说,茶的存在已经超越了其解渴润喉的物质属性与功能,发展到品鉴、求真的审美追求。


      
    上一篇: 余頔:中国茶行业协会公共性问题分析
    下一篇: 李萍:作为应用哲学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是否可能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